人民日报海外版:冬奥志愿者风采录——秦一凡
2022.04.22
“迎着星星来,顶着星星走”
秦一凡,河北医科大学学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反兴奋剂志愿者。
作为反兴奋剂陪护员,我的日常工作是联系被安排做兴奋剂检查的运动员,陪同其前往检查站并监督其在途中的行为。
这项工作要求严格且十分重要,有来自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和国际残奥委会的监督。我们团队成员把工作流程烂熟于心,并提前演练应对突发情况。可以说,每天的工作都是智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迎着星星来,顶着星星走”,是我们工作的真实写照。时常凌晨4点半披星而去,深夜12点戴月而归。在零下25摄氏度的天气里,一栋挨一栋楼找人,或是站在赛道边三四个小时,眼镜和睫毛都结了冰。
这样的日子尽管又苦又累,但每次出任务时我们都彼此加油,完成任务后分享快乐。严肃的工作贯穿着温馨与感动。当一位冬残奥运动员在谈话间得知我们志愿者都是在这样的冷天里无偿工作时,戴着假肢的他突然起身,对着我深深鞠了一躬。那一刻,我不禁泪目。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运动员的认可来得更珍贵。还有检查站签名墙上运动员留下的签名与赞美、国际官员留下的“ Best team !”等等,都是对我们志愿者工作的认可,是对所有冬奥参与者的鼓励,更是对中国的赞扬与尊重。
中国运动员也在为我们带来自豪与感动。
3月5日,冬残奥会比赛日的第一天,冬季两项男子6公里坐姿比赛中,刘子旭为中国代表队夺得了首金。那一刻,作为终点观察员的我,亲眼目睹运动员奋力冲过终点,见证了这一枚来之不易的金牌!
我大声欢呼着,与周围的志愿者们击掌庆祝,激动的眼泪不住涌出。能亲身参与奥运会,是满满的自豪和骄傲!
原文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2-04/21/content_25914022.htm